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让乡村旅游成为有诗意的栖居

    信息发布者:司清江
    2019-07-12 02:52:01   转载
    天下泰安2019-07-10热线/0538-8250111


            八楼村与“无聊鸟”,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,却因为一处民宿联系在一起。四年前,一个偶然的机会,艺术家王艋来到岱岳区道郎镇八楼村,村里的一座老房子让他“一见钟情”,于是,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老房子进行了改造,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有记忆的部分,比如老房梁、老门阶石、木门窗楣,并搜集老木料与旧砖石,建成了自己的艺术居所“鸟窝”,他的艺术IP“无聊鸟”,也随之落户八楼。加上八楼的特色民宿麓垚·氧心谷,八楼“诗意的栖居”渐渐成为一种乡村生活方式,吸引了不少前来找感觉的游客。



             像八楼这样,泰安也有一些村子开始走上艺术之路。在离八楼不远的北张和朱家洼村,农家墙变成了彩绘墙,石头房子改造成了乡韵彩墅,走进村子,艺术气息扑面而来。高新区天宝镇的魏家沟村,利用闲置院落打造“云弄”艺术家村,建设集创作、展览、交流、拍卖于一体的艺术展览中心,让艺术在乡土中生根发芽。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入,让乡村旅游在不失本色的同时,更有了底色,有了特色。



          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乡村旅游已经从传统的“赏乡村景、吃乡村饭、住乡村屋”单一的观光体验模式向多元化的乡村度假与农业休闲转变。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,要求也在不断提高,原生态的乡村风光、乡土风情,融入现代的生活理念,“把日子过成诗”,似乎更能打动都市人。让乡村旅游成为诗意的栖居,我们在保留一份纯真、守护一方乡野的同时,更要演绎一段故事、传承一脉文韵,让乡村旅游更有“品”。


          乡村旅游要有“灵魂”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除了乡村固有的风土民情,还要注重挖掘“有故事的人”,让人文文化成为特有的IP。战斗英雄、非遗传承人、手艺人、老中医等等,他们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当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。“向内求”的同时,也要吸引人才回乡、下乡创业。在民宿业起步较早的台湾地区,民宿的主人既有回乡创业的青年,也有退休在家的老人,更有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“换个活法”的建筑师、设计师、艺术家、教师等。他们或是怀揣这梦想与激情,或是带着人生感悟和生活态度,或是因为对土地和故乡文化的爱,回到故乡,打造自己的梦想田园,然后与住宿的客人分享这种生活方式,使民宿少了商业气息,而充满艺术和人文格调。


           乡村旅游要有“情怀”。情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它藏于每个人的心里。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”,当你面对某一个场景,勾起记忆里的那一瞬间,或许那就是情怀。爱国、怀旧、思乡、浪漫、小资……各种情怀凝聚于乡村,也便成了我们所说的“乡愁”。 “让游客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,这种充满诗意的表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共鸣。无论是情怀还是乡愁,追求的都是感觉,游客寻找这种感觉,可以在山上、林中、田间、河畔,可以在月下、树下、花下,也可以在一间老房子、一个老物件、一张老照片。对于旅游开发者来说,制造情绪,营造气氛,就需要在景点建设的细节上、景点周围的环境里、旅游活动的项目中、乡村民宿的设计方面动脑筋,让乡村的“品”自然流露出来。



           乡村旅游要有“主题”。实现一村一品,文化主题是关键。道朗镇朱家洼的知青博物馆、知青主题餐厅,围绕知青主题做文章,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空间。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融合,才能形成特色产品,打造更强IP。以乡村生态资源和人文遗产为依托,加上艺术创作、文化创意,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文化空间,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部落,如怀旧复古主题、原住民风情、田园乡村主题、人文艺术主题等等,围绕不同的主题,打造文化市集、民宿、听戏台、原乡博物馆、手工坊、农事体验、农产品加工、食堂等场所, 让游客在感受青山绿水的同时,在乡村找到“乡愁”、“乡情”、“乡音”、“乡俗”,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,最大限度地吸引八方“乡客”。



    文/图:夏丽苗
    版权声明: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景区提供,如有遗漏未标注原作者或标注错误,敬请包涵并联系我们沟通解决。自媒体如需转载“天下泰安”原创内容,请在后台联系授权,转载图片请标注来源和原作者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